3D列印的未來想像

兩個故事。

 
一位代表傳統電子代工的業務人因為之前的3D列印公仔的合作案來登門拜訪。業務人說該公司目前即將投入自有品牌3D列印消費機的市場生產,不過雖有熟悉的硬體資源,卻對於如何作市場銷售以及目標客群不熟悉,因此來尋求合作可能。這位曾有過一面之緣的業務侃侃而談公司機器設備與目前市場機種差異獨特之處,感覺似乎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但卻對最重要的使用者樣貌描述十分模糊。「代工是紅海,大家都知道。」業務人停頓了一下。「3D列印和自創品牌才是藍海。」
 
BF_gold plated necklace-1
 
另一位旅居美國的台灣設計師ANNXANNXDESIGN,在經歷建築師與室內設計事務所的工作之後,希望能夠將自己想要的設計更直接地傳達在產品上面。於是Han-Yin Hsu在2013年創立品牌,將人的身體視為飾品的地景,「著力於表達地景的優雅, 並且探索每個單元倚在肌膚上的姿態」。透過3D列印技術,讓設計師得以運用所學與自身美感,在技術創新與限制之間,同時也在創意展示與品質呈現之間取得美學的平衡點,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設計飾品,不管是塑料或是黃銅,不管是鏤空蝶翼或是抽象結構,都恰恰告訴觀賞人當代技術與美感應有的樣貌。
 
Small black earrings-2_eyes & skin adjusted
 
我自己對於3D列印未來的簡單想像應該是這樣的:明天要盛裝參加朋友聚會,可是臨時找不到適合的飾品,於是到專門提供開放共享原始資源的網站去找找有沒有適合的項鍊和耳環,並且修改成更適合明天服裝的樣式與顏色,按下列印鍵就可以期待著明天戴在身上受到眾人的稱讚,喔對了,別忘了把加入新想法的檔案再放上網站跟其他人分享。上傳的同時一不小心又看到竟然有知名設計師的設計檔案可以付費下載列印,雖然有列印次數限制而且也無法再修改,但下次或許也可以來試試看。
 
上面的想像情境基本上有幾個前提假設,而這些前提也就是我覺得3D列印進入消費市場必須要被正視與解決的重要突破點。一個是消費大眾對軟體操作的熟悉度,直到目前,3D建模都還是一種極為專業的職業技能,還必須因應軟體的更新版本而不斷的「鍛鍊」。回想印表機的普及也是在文書作業軟體的使用進入門檻大幅降低的推波助瀾的結果,於是不管是3D建模軟體的更簡易人性化,亦或是使用者因為外在因素而不得不大幅涉入學習,甚至是兩者的交互作用,才會讓實際的「需求」浮出台面。另一個重點則是分享度,能不能輕易地找到3D檔案(無論是免費的分享或者值得付費下載)並在某種規範下進行修改與傳播的可能性,也將決定了3D列印是否能夠從專業解放至尋常百姓家。最後才會回饋到對於列印機種與各種不同耗材的需要,整個產業也才有機會成形。
 
所以3D列印消費機到底是不是新藍海?從目前市場舉目可及的消費機種來看,都還只能勉強算是創新的「玩具」,短期內還無法實現當作實用的「工具」。
 
03.BF_gold-3

 


LONGCHAMP X JEREMY SCOTT 憤怒的球

Unnamed

LONGCHAMP X JEREMY SCOTT

LONGCHAMP這個以摺疊包聞名的品牌其實還滿跌破我的眼鏡的(不知道已經跌破幾副了你這個不專業的黑白評論人),竟然能夠以這麼功能性的方式進佔精品市場。仔細觀察之後才發現其實他們本來的產品滿中規中矩的,從1950年代就一直默默努力到現在。我(們)很容易只看到最後的成功結果來倒推成功之因,不過據我不負責任的想法,更多的時候恐怕連品牌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做對了什麼事情,這就是為什麼我老是一直在說,活下去真的比逞一時之氣來得重要,老老實實的把事情做好一萬遍,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幸運之神何時會來眷顧你。

又離題了。收到來法國選貨店之神colette的新edm,說要發售這款LONGCHAMP和美國(瘋狂)設計師JEREMY SCOTT的聯名包款。看完之後,好想去拍拍LONGCHAMP說:「辛苦了,做品牌真的很辛苦吼!」根據之前傑洛米的設計作品,我不得不懷疑他是從愛麗絲夢遊仙境跳出來的帽子怪客,專門用設計來顛覆正常品牌的作為,讓鞋舌長出小熊,讓球鞋長翅膀,讓美國地圖變成墨鏡,雖然有些作品有點過了頭,不過會請瘋狂設計師來的品牌多也是需要強力吸睛的效果,至於合不合理的什麼的早就已經被拋到腦後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件事情,設計師樹立個人風格絕對是必要的道路,人云亦云沒有脈絡的設計作品到最後一定只會被業主修到爽,不過高報酬自然跟隨著高風險,一旦市場不愛也就很快被拋到腦後了。

 

Unnamed


Unnamed

 

這兩個包風格其實之前JEREMY SCOTT已經在別的系列有出現過了,喜歡瘋狂設計師的粉絲應該不陌生,「憤怒的球」我自己是覺得還好,不過十分佩服能賣得出這種極致作品的店家。


不要扣錯第一顆釦子。

Colorbutton01

 

圖片來源:Behance

以前曾經誇下海口說了「用設計記錄生活比生活更有趣」這樣大言不慚的話。這裡停擺沒寫字記錄的日子,仍然飛快的過去,日子的本身卻因為有了孩子而更充滿著樂趣。看著孩子跌跌撞撞的學走,看著孩子學著大人念著不知所云的故事,看著孩子準備去上學的背影,每一天都有著細微的變化能讓我們開心感動到不行。我不算很稱職,但總還是十分享受於家裡有著孩子跑跳開心亂叫然後挨罵的每一天(底下鄰居就不行了)。所以,雖然這個網站不至於變成全職的育兒部落格,但應該可以有更多對於親子的設計觀察體驗吧。

這算是某種轉型的昭告天下嗎?總之,境隨心轉,字當然也能開始隨著孩子轉。

我和太太都同意,看著孩子長大總是會勾起早已塵封的兒時回憶,也許是機率,也或許跟遺傳有比較大關係~能看到某些自己小時候的影子。最近小朋友開始學綁鞋帶,開始生活自理是長大的重要任務,卻很少有設計師在這個領域有所琢磨。韓國設計師 Suhyun Yoo 簡單又迅速的幫小朋友解決學習扣釦子的問題,用顏色對顏色玩玩具的方式,讓孩子扣釦子不會顛倒扣,成就感是學習的重要回饋,雖然我也不覺得穿這衣服後換其他正常的衣服就一定不會犯錯(連我自己早上昏沈的急急忙忙出門都還是會扣錯),至少在這個階段可以讓學習變得不那麼困難。


Colorbutton01

 

圖片來源:Behance

 

我在臉書上說「不要扣錯第一顆釦子。」來當作這個連結的介紹引文。這話的主意還有背後的「不要一開始就犯錯,不然就會步步錯下去」的含義。不過,人生真的是像扣釦子一樣,一定要正確到底才是幸福的依歸嗎?轉個彎繞個路,難道就永遠回不到正路上嗎?讓生命變得更加精彩或許才不枉走這一遭吧?這些人生的問題我沒辦法幫他們解答,畢竟生命的路還是得靠自己創造和探索,才能夠有更深刻的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