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比較沒用?
<圖片取自:http://youneednothing.com/>
前些日子在RSS裡面看到這個令人傻眼的設計:一個要價34歐的黑色木頭。網站做得有模有樣,質感與概念兼具,說是要獻給那些什麼東西都已經有了的TA,因為 You Need Nothing,完美拿了同義詞來諷刺一番。於是忽然間想起多年前也曾經有寫過這麼樣一個產品「空」:
<圖片取自:i want one of those>
同樣是「NOTHING」,但從物體本身的形態而言,卻不盡相同。一個是「沒有東西」的空,ㄧ個是本身就一無是處的空。前者用一個容器盛裝一無所有的意涵,後者則用一個黑色柱體表現毫無用處的意思。簡言之,前者是載體,後者是本體。雖然出發點都是要諷刺物質生活的過度,手法卻完全不同,小題大作地說,兩個設計對於這個主題的基礎認知的確天差地遠。
到底什麼是「擁有」?以內容產業舉例來說,看一場電影是否就算「擁有」了?還是得買到DVD能隨時播放才算擁有?如果體驗過就算,那在廣播聽過的音樂歌曲呢?難道不是得買到專輯才有歸屬感?顯然,我們對於「擁有」這事情的定義會隨著物件的不同而改變。嚴格來說,諸如DVD或書本這些實體的物品,都只能算是載體,裝載著內容的具體物品。那來到雲端時代,內容都在雲端搭配電子載具接觸,我們「租用」和「購買」內容,兩者之間的差異似乎又僅止與取用權限的不同:差別只在取用特定時間與沒有時限的權利。
於是,就意義上來說,一顆裝著什麼也沒有的塑膠球,其實就是一台沒有取用任何內容權限的載具。而一個完全沒用的黑色柱體卻像是書架上某本買來就從沒翻過的書。 要比較哪個比較沒用,似乎是在浪費時間,就像眼前有兩個人要你選,一個是腦袋空空裡面什麼底也沒有,另外一個是請來也完全沒路用,矛盾大對決,非得硬選還真的是令人惱怒。
我猜今年年底的選舉或許可以把這套虛無的思考邏輯套用一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