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請及時。

人與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

天災人禍,生死離別。這個生存的世界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把握當下,愛要及時,因為只有愛是我們存在和依戀的唯一理由。和所愛的人緊緊相繫,未必只能靠有形肉體的擁抱與接觸。來自英國的 Joanna Montgomery 設計出這個提供互動的枕頭,不靠言語和肢體,就能讓身在天涯兩端的彼此聆聽互相的心跳入眠。透過設置在胸前衣物上面的感測器,將心跳的聲音傳送到另外的枕頭上面,當兩人都躺在枕頭上準備睡覺時,枕頭還會發出微微的光亮告訴彼此,我們一起安眠吧。Joanna Montgomery 告訴我們,原來,愛的傳遞也能有不一樣的方式,科技也不只是冷冰冰的儀器和嚴肅的數據,經過柔軟的枕頭和活生生的心跳聲,我們確認彼此的生命依存,規律響聲提供了無比的安全感,即便單身無人陪伴,也能酣然整夜,因為知道你在那裡。

Pillow Talk - One Great Image 

Joanna Montgomery 2 

越來越多的情侶夫妻,待在相同空間卻仍然選擇用螢幕來溝通。MSN,臉書,微網誌,我們花了過多的時間在虛擬世界交際,卻無意中放棄與最親密的人面對面談天聊地訴心情的機會。拉著心愛的對方坐下來,好好聊一聊,漫無目的,肆無忌憚的,手舞足蹈的,用心的,真意的,講講話吧。目前就讀於瑞典HDK-SCHOOL OF DESIGN AND CRAFTS, GOTHENBURG UNIVERSITY的肖天宇(Tian Yu Xiao),針對兩人關係發展了這張以溝通為主題的桌子,看似普通的木桌中間隱藏有可翻式的三個小黑板,一般時候吃飯配菜當餐桌沒問題,把黑板翻開來,替兩人世界的溝通增添不同的風情,說說笑笑,寫寫畫畫。人生快意莫甚於此。

6 

9 

7 

設計縱然可以讓生活更方便更美好,沒有一起分享的家人同伴,對生命的價值也是無益,其實大部份的事情也是如此。紐西蘭,雲南,日本。接踵而來的嚴重天災提醒我們生命的脆弱渺小,面對生命中無法避免的不確定性,能做的只有努力活在當下,努力的做好自己,不吝惜給與掌聲,擁抱所愛的人。最後,願生者堅強,死者安息。

<圖片提供:Joann​a Montgomery、肖天宇>

<本文刊登於STUFF四月號>


記得每個年輕無畏的自己







每天我們都在扮演很多的角色,有些是樂意之至的,有些是不得不為的,又有些是半推半就的。明明是同一個人,我們卻都得學習用不同的角色去處理事情,甚至不同角色還得對相同事情作不同的判斷。當然人生在世總是有很多的無可奈何,至少我們還是得知道最真的自我長得什麼樣子,不要面具戴著戴著就拔不下來了。因為知道這些,所以每當遇到很真的年輕人,跟我兩手一攤,説我什麼都不會,也不知道可以做什麼,但我就是喜歡畫畫\設計,就很無力抵抗的想幫忙做點什麼。也許是很揪結的希望他們可以在能力範圍的協助下一展長才,也許也怕他們很快就會失去如此純真的面貌。

也許,我只是太高估自己的能力。





潮流藝術家Sam Flores的名為Billy Bronze的公仔作品,高三寸。07年的版本是金銅色,這個戴上粉紅面具的彩色版本讓我印象更加深刻(雖然不盡然瞭解原意是否與我體會的一樣)。用鮮艷面具來面對外在世界的我們,是否還記得年輕無畏的那個自己呢?


生物分解骨灰盒 Momento Urn









PASSAGES>

2011的紅點得獎作品,向往生者表達緬懷與哀悼,但在環保不傷害環境的前提下。往生的話題向來在我們的社會裡是個禁忌的話題,好像提起是不是就會招來不幸。我承認目前的我很怕死,這個世界還有太多值得留戀,家人、朋友、同事、有趣新鮮的事物。不過人和人之間的緣份有限,總有一天終需一別。我還沒有準備好要如何面對,也許需要更多的準備。



PASSAGES>

Passages International 發表的最新可在水中生物分解的骨灰盒。用無毒可分解的食品等級環保紙作為原料,看似極簡的幾和造型,其實也有海葬的實際考量,當這個名叫 Memento 的骨灰盒放入水中,它會在水上飄浮一陣子,直到進水後才會慢慢沈入水中。令外每個骨灰盒還有二十張手工紙的卡片,讓親友寫上懷念的文字放入盒中一起長眠海底。



PASSAGES>

雖然不知道哪裡可以作合法的海葬,但這麼不傷害環境的告別世界,也還有土葬的骨灰盒可以選擇。沒有複雜的花樣,似乎也透過這個產品告訴我們也許不需要繁文縟節也可以簡單的離開至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