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雨天更有梗
<本文刊登於 STUFF 二月號>
急凍的氣溫,加上細雨綿綿的溼度,今年的冬季讓人大喊吃不消。尤其,雨要比冷還令人厭惡的多,每每總聽到:冷還好,就下雨真是討厭。不僅增加了行動的難度,還更有效的從視覺和觸覺上讓人更加寒冷。說起來,在臺灣雨的地位還真不如雪,畢竟物以稀為貴,天冷大家想到的都是會不會下雪,從來也沒人期待什麼時候會下雨,充其量也只有缺水限水的時候,下點雨大家才勉為其難的開心一下。怎樣可以把下雨天設計得更有梗一點?或許可以從雨天必備的傘具下手。
via E34 DESIGN
對工業設計師而言,設計出能夠抵擋惡劣氣候的傘具,好像是天生的使命,畢竟對很多來說雨傘遇到強風就會開花這件事情真的很痛苦。針對這個問題,歐洲的荷蘭和亞洲 大洋洲的紐西蘭,分別提出了解決方案,姑且來個雨傘東西軍一起擺在一起看看。2004年當時還是荷蘭設計系學生的 Gerwin Hoogendoorn 把破解雨傘開花當作他的畢業製作,花了幾年的時間終於促成了號稱史上最終極的抗風傘的誕生,並且命名為Senz° 。空氣力學流線設計的造型可以抵抗迎面而來的強風,經過測試即便是時速100km的強風也不成問題。另外前短後長傘骨結構更解決了一般雨傘無法完整覆蓋背部的缺點,完美結合工設與時尚造型讓Senz° 在很短的時間內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via BLUNT Taiwan
紐西蘭的設計師 Greig Brebner 設計的BLUNT不從外型下手,而是針對結構做了雙層傘臂和浮動傘骨,同時也讓整把看似繁複的雨傘更容易開闔。BLUNT另一個設計的重點在專利傘尖的處理,用圓潤的片狀結構取代了容易刺傷人的傘珠,同時也讓BLUNT的外觀看起來更加有型。Senz°和 BLUNT 同樣號稱能夠抵擋強風卻是截然不同的設計,不知道大家覺得何者為勝呢?我們自己最近開發出一把不以防風出發的雨傘,卻可以讓雨中行走變成一件更有趣的事情。把傘面挖了一個潛望鏡的透明片,從包覆性的傘面能夠窺探雨中的風景,無論是看別人或是別人看你,都會是一場截然不同的趣味演出。除了Singing in the Rain,還有更特別的感受。
via www.25togo.com
感謝指正!
Posted by: 25togo | 05/23/2011 at 09:46 上午
紐西蘭應該是屬於大洋洲吧?!
Posted by: kr | 05/23/2011 at 09:16 上午